普通人如何成功逆襲?這是最可靠的方法!

July 05,2023
普通人如何成功逆襲?這是最可靠的方法!
作者:愛德華·L德西,理查·弗拉斯特
來源:管理的常識 點擊觀看原文

美國總統林肯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貧窮的環境,在沒有獲得正規教育的情況下自學成才。
同樣,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在貧民區或農村,無數人儘管在貧困和被忽視的環境中長大,卻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擁有了穩定而令人滿意的生活。
儘管人們的動機、行爲和幸福感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強烈影響,但有趣的是,有些人在經歷了較差的成長環境後仍能取得令人欽佩的成就。如何解釋這個看似令人困惑的問題呢?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愛德華·L德西科普認爲,只有滿足內心對自主的需要,產生內在動機,才能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01
自主導向越強的人 自我實現的能力也越強
自主導向越強的人,自尊心越強,自我實現的能力也越強,他們人格的整合度越高。換句話講,自主性越強的人,其人格與行爲之間的一致性也越強。
此外,自主傾向更強烈的人,心理更健康,對人際關係更滿意。
更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強烈的自主傾向會讓人們體驗到更加支持自主的社會環境。這證實了一點:人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爲和期望來影響他們的環境,使得環境爲他們提供更多他們需要的東西。

重要的是,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人們的行爲在多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創造性的、至關重要的並且受到內在動機激勵的,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個性(我們稱之爲他們的自主導向)與社會環境支持自主的程度之間的相互作用。

環境對人們的影響可能確實比他們想像的要大,也的確可能破壞人們的內在動機,但出於同樣的原因,人們可以改變這一切、可以開始更加自主地行動、可以弄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並且可以開始對世界採取行動來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
人們與其坐等世界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不如更主動地爲自己做事。他們可以從社會環境中獲得越來越多對自主的支持。他們的個性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著人們的經歷和行爲。

02
管理情緒和內在衝動
1.探究自我捲入
在控制型的環境中做到自主,不僅僅關係到管理環境,更重要的是還關係到管理自身以及自己的內在體驗。此外,這還關係到形成管理情緒和內在衝動的調節過程,以及找到滿足個人需求的方法。
人類的情緒是行動的強大能量來源,關於被困在汽車中或瓦礫下的人們最終逃生的故事比比皆是。當他們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時,會迸發出驚人的能量。人們甚至說,當他們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時,無法控制自己。

對每個人來說,形成有效情緒管理必需的結構體系和調節過程,是發展中的一項重大挑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成功地克服了這一挑戰,部分原因當然是他們擁有更加積極的養育環境。成功克服挑戰的人能夠充分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同時也能體會到在如何表達情緒方面,他們擁有真正的選擇。然而,那些沒能戰勝挑戰的人,要麼壓抑情緒使自己感覺不到,要麼被自己的情緒壓垮。

人們將許多事件解釋爲威脅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已經形成了自我捲入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自我捲入意味著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取決於某種結果為了感到有價值,他們可能不得不使自己在別人看來是聰明的、溫柔的、強壯的、富有藝術細胞的或是英俊的。當人們變得極其死板並且控制他們自己,以便在別人看來顯得聰明、溫柔,或者展示其他優點時,他們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自我捲入,在自我捲入時,人們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威脅。

自我捲入使得人們成爲情緒的奴隸。如果他們需要在別人看來是堅強的,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那麼一旦別人認爲他們懦弱,就會威脅到他們的自我價值,可能使他們勃然大怒。

這種沖天的怒火源於將評價解讀爲一種威脅,這時應該問自己:「讓別人認爲我很堅強(或者溫柔、有創造力、聰明等),真的那麼重要嗎?」這真的值得自己爲之煩惱,並且以日後會後悔的方式行事嗎?

有趣的是,人們一旦開始自我捲入,就相當於給了別人一件武器,跳出這種局面的一種方式是對自己的自我捲入投入興趣,並且開始探索是什麼控制了他們。


2.管理行爲
通過探究自我捲入,我們可以在不壓抑自己情緒的前提下提升調節情緒的能力。但這只是讓情緒變得更加自主的兩個重要步驟中的一個。另外一個重要的步驟是在引發情緒的行爲方面獲得更高的調節靈活性。

情緒有一定的行爲傾向,比如生氣時想打人、害怕時想逃跑或者高興時想親近他人,這無疑是我們進化史早期遺留下來的,但是,人們有能力抑制這些衝動並決定如何行事。當人們自主時,人們將對自己的情緒有一種完整的體驗,同時,他們會在決定如何表達情緒時感到自由。相比之下,如果情緒驅動的行爲受到了內攝調節過程的控制,那麼就會以死板的、程式化的方式行事。

我的一位熟人似乎從來不爲任何事情煩惱,他恰好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
壓抑可能產生可怕的後果,我們的情緒是一個重要的信使,它告訴我們,我們正在得到或者沒有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例如,恐懼和憤怒的情緒可能意味著我們認爲得不到自己期望、渴望或需要的東西。

使用情緒作爲線索,人們可以問自己兩個重要問題:
1我沒有得到什麼?
2我真的需要它嗎?
事實上,幸福並不像人們吹噓的那樣,而且,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想要一直都幸福。
幸福也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自然而然存在,它不應是人們追求、促進人類發展的唯一目標。當人們只想要幸福時,實際上會破壞自己的發展,因爲他們對幸福的追求會壓抑自己體驗其他的事情。可能會使得人們在失去親愛的人時逃避悲傷(也就是壓抑悲傷),或者在面對危險時迴避恐懼。

活著的真正意義不只是感受幸福,而是體驗人類的各種情感一旦對幸福的追求干擾了其他的情感體驗,消極的後果很可能隨之而來。自主意味著允許自己感受所有的情感,然後決定如何處理它們然而,根據感覺的「純粹」程度來區分各種感覺是有益的做法。人類主要體驗的是一些基本的情緒,比如快樂、悲傷、興奮和憤怒,另外還有一些情緒在認知上是疊加的。

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經歷。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建立關係、有人失去親人。雖然一個人通常不會選擇失敗或失去愛人,但伴隨這些經歷純粹的情緒體驗,是對這些人生變故做出最佳調整的必要環節。自主既不意味著由於內攝的告誡而阻礙情緒的意識,也不意味著讓情緒壓倒一切。它意味著充分地體驗情緒,並對如何表達情緒有一種選擇的感覺。


03
技巧的運用
在最近一次從倫敦起飛的航班上,一位好客的乘客給我端來一杯軟飲。他的右手腕上纏著一條橡皮筋,我開玩笑說:「不錯的手鐲」但實際上,我懷疑他是不是在用它作爲一種行爲矯正技巧

我知道有這麼一種自我懲罰的技巧,每當你感到一種特別的衝動或者產生了某種強迫性的想法時,就扯一下橡皮筋。這有點疼,但目的是通過將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衝動與某種不愉快的刺激聯繫起來,進而打破它們。

涉及激勵問題時,人們似乎總想要一些激勵或管理自己的技巧。許多用意在使人們在這些方面「自助」的圖書封面上都寫著「激勵自己的最新技巧」或者「已被證明有效的技巧」。
事實上,沒有什麼技巧可以激勵人們或者讓人們自主。動機必須來自內心深處,而不是外在的技巧。它來自人們已經下定決心,確定自己做好了承擔管理自己的責任的準備。

當人們真的準備好出於自己的個人原因而改變時,當他們願意面對和應對隱藏在他們不適行爲之下的無數感受(如焦慮、無能、憤怒、恐懼或孤獨)時,就會有改變的動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技巧才可能對他們有用。

個人想要改變的強烈願望必須放在第一位。之後,某些技巧也許能給人們一些幫助。

我認識一個很有條理的人,他做大多數事情都有條不紊。在戒菸之前,他每天抽兩包煙,當他決定花5個月的時間戒菸時,定下這樣的目標:
1個月,每天抽30支菸
2個月,每天抽20
3個月,每天抽10
4個月,每天抽5
他說,到了戒菸的最後一個月,他每天抽2支,一支在午飯後,一支在晚飯後。到了第5個月底,他就下定決心再也不抽了。他發誓,他唯一需要的回報就是實現預定目標的滿足感。嗯,他真的完全戒菸了,這是7年前的事情了,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抽過煙。

這種設定目標的技巧很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就這麼做。這對他來說是個有用的技巧,但許多人使用了這種技巧,卻悲慘地失敗了。並不是技巧讓人們停下來,讓人們停下來的是他們自主的動機。一些下定決心戒菸的人會發現戒菸更容易,所以,設定逐漸減少尼古丁攝入量的目標,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有用的技巧。

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技巧,如果想使用這些技巧的話。但是,假如他們沒有真正做好改變的準備,爲一項注定要失敗的技巧而煩惱是沒有意義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