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是邁向「智能化」的必要基礎與必經之路

July 18,2023
「精益化」是邁向「智能化」的必要基礎與必經之路
作者:陳起 來源:健峰管理期刊第102  點擊查看原文

一、智能製造的大趨勢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準,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的智慧工廠。
德國政府在2013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期望透過本項目的發展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提前佈局、維持國家層級、產業層級乃至企業層級的競爭優勢。

當「工業4.0」成為德國的識別標籤之後,各個國家也根據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智慧製造的概念與模式,例如:美國的「製造業回流(再工業化)」、日本的「新機器人計劃(人工智慧)」,以及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等。雖然不同國家所實施的智慧製造的佈局重點有不同,但普遍來說,多以結合自動化、數字化、物聯網、大數據、AI等智能化關鍵技術為主,力求在新一輪全球化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智慧製造主要是以數字化為基礎,涵蓋了智能化商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設備、智慧化能源與環境管理等面向,其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 能提升數據資料採集、運算、儲存的能力
  • 能協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質量管理、物流供應及成本控制能力
  • 能更快速且有效地支援企業經營層與管理者下決策
  • 能增加公司整體的營運績效和競爭力
 

<智能製造價值鏈關聯圖>

此外,智能化產業能更有效率地整合價值鏈上中下游的合作實體,包含從市場需求調查、產品研發、生產、物流通路乃至銷售等,涵蓋了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供需管理與服務。

二、盲目推動智能製造的風險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推動製造業朝向智慧化發展,然而,許多企業卻陸續在這股「智慧化轉型與升級」的熱潮中遇到重大的瓶頸與挑戰;一般而言,企業實施智慧製造新模式時,通常容易掉入以下幾個盲區:
  • 盲目追求自動化:通常智慧製造的典型場景就是全自動化的機器加工手臂、AGV智慧物流台車以及高大上的自動倉儲等。然而,這些系統與設備都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資、大量的技術能力、高端的人力資源(專業工程師)。甚至,部分企業為了儘快攤提昂貴的設備投資成本又採取了針對少數品種產品的大量生產模式,結果反而增加了更多庫存品與資金積壓,形成了負面的迴圈。
  • 盲目追求數位化:智慧製造的情境中,透過即時資訊的採集能進行資料比對分析,可以提升對於目標/實績落差的快速反應能力。然而,許多企業卻常忽略了「最後一哩路」,沒有從一線執行人員的角度思考資料記錄、輸入、傳送的便利性;由於操作介面或工具的複雜性與不便性,不但未能使基層幹部及員工感受數位化的幫助。
  • 反而衍生了更多額外的工作,更造成人員對數位處理採取敷衍或拖延的態度,也使智慧系統的數位化分析結果成為假像,導致智慧系統的準確度與可靠度越來越差。
  • 盲目追求組織變革邁向智慧製造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對自身的價值實現流程、組織架構、權責與分工及專業知識與能力等加以重新思考與定義。然而,很多企業僅是運用既有的組織架構,導入某部分資訊化或數位化的系統或功能模組,或是經歷組織變革之後忽略了保留磨合與緩衝調整的期程,就忙不迭地開始運營與生產。這種舊瓶裝新酒或拼裝車式的組織運作往往因為各種不穩定與不明確的因素引爆流程環節中的矛盾和衝突。

三、為何「精益化」與「智能化」關聯密切
「燈塔工廠」一詞,是2018年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簡稱WEF)與麥肯錫公司共同提出,其目的是尋找在工業4.0轉型浪潮下,具有卓越的運營成效,包含滿足市場客戶需求、提高獲利、及營運效益的指標型工廠。自2018年全球「燈塔工廠」網路專案實施迄今,已經累計評選出69座「燈塔工廠」,其中位於中國的共有21家企業入選。
自古以來,燈塔就是針對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舶提供「指路明燈」,故「燈塔工廠」代表智慧製造的領跑者和成功標竿,在創新管理、數位化、智慧化、AI應用、商業模式等領域,可以為其他製造企業提供寶貴的啟示和借鑒參考。
根據WEF及麥肯錫所提出的分析報告中指出,由傳統工廠邁向智慧工廠,乃至成為標竿的「燈塔工廠」,在其建設與轉換的過程中必須理解「燈塔工廠」的核心是建立端到端數位化製造和運營體系,其中所涵蓋的三大轉換階段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見,「燈塔工廠」的建置過程與精益管理具有密切的關聯,其重點包括:
  • 從精益物流的角度思考佈局(Layout)的優化、物料管理與JIT及時化供應
  • 針對流程進行梳理與優化,並結合精益管理的指標
  • 運用精益自働化,導入Andon安燈系統並將防錯防誤機制體現於作業流程當中
  • 以全員設備保全(TPM)作為提升設備管理體系,支援生產車間達成設備安定化、快速切換、總和效率(OEE)提升
精益管理系統的核心思維即是「排除浪費、創造價值」,其追求的目的與「工業4.0」及「智慧製造」模式更是一致的,故企業團隊如果先經歷過精益管理的思維對焦、精益改善的實戰歷練,那麼在推行智慧製造的轉型升級中,就更能把握定見,不會被花哩胡哨的新技術、新功能所迷惑,甚至走了冤枉路。

四、結論
智慧製造的時代已經來臨,然而,企業在投入智慧化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仍有諸多的挑戰與變數。
健峰企管集團成立迄今已30年,在企業體質強化、經營績效提升上的人才培育與改善輔導諮詢等項目,均有豐富經驗及卓越成果。
健峰目前已成立「健峰智慧科技實踐研究院」,由董事長葉斯水先生擔任院長,同時整合了健峰企管精益學苑、健平企管等技術服務團隊,秉承了「先智人,再智造」理念,落實「培訓支撐、輔導落地,行業解決,集成處理」模式,為企業提供智慧製造的整體解決方案。
TOP